明朝末年,十二个小宦官的出现让李自成与张献忠之间的友谊走向破裂,他们因为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开始了不可调和的冲突。从此之后,两位仁人义士老死不相往来,彼此之间的羁绊与情谊也变得淡薄无比。这段友谊的终结,也宣告了明朝即将面临的覆灭。
明朝末期,天灾人祸不断发生,阶级矛盾日益尖锐,面对东北后金皇太极在边外的威胁和内地的灾荒的双重打击,大明朝逐渐日落西山。从崇祯元年至崇祯三年间,陕西境内共有义军100余部。千部官军边兵,因缺饷哗变,亦加入义军,并成为骨干。此时义军作战,自发性、盲目性强。明廷令三边总督杨鹤采用"剿抚兼施、以抚为主"的战略。但明廷无力养活大批饥民,已就抚者,纷纷再起。杨鹤为此入狱,洪承畴继督陕西,改用"以剿坚抚,先剿后抚"方针,集中兵力进攻陕西义军。
李自成、张献忠大约是在1630年前后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。 崇祯三年(1630年),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,自称"八大王"。 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,在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了"闯将"。
崇祯八年(1635年),各路农民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。为了冲出包围圈,十三家农民军首领,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,决定分兵出击,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。会后,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,向东挺进,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。
李自成、张献忠部队,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。不到半天,起义军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,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,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,并当着百姓的面,历数他的罪行后,处以死刑。李自成、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,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,又叫农民和四乡百姓,砍光皇陵的几十万株松柏,还拆除了周围的建筑物和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(又名皇觉寺),然后掘了皇帝的祖坟,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。
崇祯得知后,立即穿上丧服,跑到太庙放声大哭;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,表示哀悼。崇祯帝撤了兵部尚书的职,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,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。尽管如此严厉,官军仍然挡不住李自成、张献忠部队的进攻。
恰恰是在凤阳,李自成与张献忠二人结下梁子,从此分道扬镳。
事情由来是这样的:当攻破凤阳皇陵后,张献忠俘获了在皇陵充当乐手的小宦官十二人。每次酒宴,张献忠就让这些小阉人为他吹吹打打,以乐佐酒。李自成看着眼红,就向张献忠索要。
张献忠先是不给,李自成固请,多次派兵上门来索取。张献忠大怒,派人砸毁所有乐器,再让兵士把小宦者送给李自成。
李自成追问乐器下落,回言张大王已经砸毁。一怒之下,李自成持剑,把十二个小阉人全部捅死,以泄胸中愤恨。
由此,李、张二人失和,两人从此“人生不相见,动如参与商”。
高迎祥牺牲后,起义军逐渐形成两部分:
由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活动在甘肃、宁夏、陕西一带。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,以李继迁为太祖,建国号"大顺"。1645年5月17日,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。
由张献忠领导的起义军活动在湖北、徽、河南一带。同年11月16日,张献忠在成都称帝,建国号"大西",改元"大顺"。1647年1月2日,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。
最终,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,他们的农民起义失败同样以失败告终。凤阳失和一事,内部不能团结,争权夺利,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