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景帝刘启,不起眼的君主,生于汉元年,登基后不久即遭遇宫廷政变,沦为傀儡君王。在位期间,景帝深受朝臣掌控,只能听从他们的意志,无法自主施政。然而,即便如此,汉景帝刘启仍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,被后人称之为名不符实的帝王。
汉景帝的继任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,历史上还有个值得称道的文景之治,乍一看,嚯,这小伙不错喔。
但是您翻出史书细瞅瞅,就得念叨这孙子真孬。
汉景帝在当太子的时候,为了联络感情,方便以后治理国家,各个封王的世子也都在长安陪太子读书。
有一天,吴王世子和刘启在一块玩象棋,玩到后来谁也不让谁,刘启急眼了,我是太子,未来的皇帝,你胆敢无礼。
大家知道,古人是佩剑的,刘启直接来了个拔刀斩,吴王世子血溅当场,也怪那时候医疗条件忒差,愣没救过来。
死老惨了!
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。
这就是一句屁话,至少在吴王看来是屁话。
亲儿子让人杀了,谁不生气、不愤怒、不报仇呢?普通人尚且要冲冠一怒,何况裂土封疆的吴王。
眼看一场人间浩劫再所难免,但是汉文帝用他极高的政治智慧把这事摆平了,怎么摆平的,以后详聊。
人生岁月总归是有限的,一代明君汉文帝驾崩了。
大傻子刘启上位了,他当皇帝干的第一件蠢事就是激起席卷关东的七国之乱。
客观地说,汉初封国占了全国一半的土地,削平割据也不能说不对,但是凡事都得讲究个轻重缓急、先来后到、方式方法。
刘启不管那个,上来就任用晁错要把吴国五个郡中的三个郡收回,这位吴王就是上面儿子被刘启杀了那个吴王。
新账旧仇咱们一起算,吴王拉着老哥几个就造了反了。
打着“诛晁错,清君侧”的名义,统领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关中而来。
刘启直接吓懵逼了,诛晁错清君侧
刘启紧接着犯了第二傻,诛晁错?闹这么大动静,七王不就是想杀晁错吗?我先把晁错杀了,把他脑袋给吴王送去,这七国之乱不就平息了吗?
刘启嘿嘿一乐,拍了拍自己的小脑袋,我怎么这么聪明。
可怜晁错啊,脑袋搬家那一秒都不知道自己错哪了。
看着晁错的大脑袋,吴王也是开心的不行,碰上这么个对手,看来皇位已经是自己囊中之物了。
面对回复使命的使者,刘启还问呢,怎么样,吴王退兵了吗?
何其幼稚!
要不是出了个周亚夫,大汉朝就危险了。
还有,大家不要受影视剧影响,视察柳叶营的是汉文帝,发现周亚夫才能的也是汉文帝,和刘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七国之乱平定后,高兴,刘启一家人吃啊喝啊玩啊乐啊。
刘启一高兴,嘴瓢了,来一句等我驾崩后,皇位传给我弟弟刘武(千秋万岁后传位于王)。
刘启他妈,窦太后,老高兴了,写圣旨,你说传位给梁王的,快写。
我以前老觉得窦太后偏心小儿子,后来我觉得偏心就对了,谁当皇帝都比刘启强,当然,刘启酒醒以后,说过的话也不认了。
妥妥的渣男嘴脸。
喝醉酒吹牛胡诌这事怎么也不像一皇帝干出来的事,当然说到底这也是小事。
大事也有啊,大事也没少干。
刘启的原配是粟姬,粟姬的大儿子刘荣很早就被立为太子,结果刘启和粟姬后来闹别扭,闹的挺僵。
刘启是恨屋及乌,连着自己这大儿子一块恨上了,太子你也别当了,封你为临江王,滚得远远的。
在我们这些没有追求的人眼中,当个王爷不也挺好嘛?
刘荣告诉你,不好,真的不好。
忽然有一天,刘荣被人告发了,说刘荣新建的宫殿侵占了祖庙的围墙,这个事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因为以前有人干的更过分,但是刘启没追究。
那是晁错还受器重的时候,大红人嘛,做事难免嚣张一些。
晁错每天去上班要绕着祖庙一大圈,很不方便,于是在祖庙围墙上开了两个门,被人告到刘启那。
刘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,那是围墙不是庙墙。
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
但是到了亲儿子这就不行了,刘启命令郅都审理刘荣的罪行,郅都可是大汉数得着的酷吏,刘荣落他手里能有个好吗。
刘荣从封地启程时,车轴竟然莫名其妙的断了。
百姓无不惋惜,我王这一去凶多吉少。
果不其然!
刘荣一到长安就被关进了中尉府,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没多久自杀了。
逼死亲儿子,多么混蛋的一个玩意儿。
爹是混蛋,但是孩子奶奶急眼了。
窦太后——最最可敬的老太太,把刘启一顿数落,但是数落完了发现自己不能把刘启怎么着。
好,我不能把你怎么着是吧,我打你的狗!
窦太后非要弄死郅都,给大孙子报仇。
刘启没办法只能把郅都削职为民,让他赶紧回家躲躲,偷着又下了一道密诏改任郅都为雁门太守。
不过话说回来,郅都是酷吏但也是一位干吏,能力很强。这一年匈奴又不长眼的来摸郅大酷吏的屁股。
被郅都一顿胖揍。
战果辉煌,高兴的刘启下令全国办了三天酒席。
但是。
窦太后咂摸过味来了。
“哦,你说把郅都免职了,免到雁门当太守也叫免职?”
也是郅都大意了,他上报歼灭匈奴千余人,结果一数脑袋只有九百九。
郅都啊,你命休矣!
刘启终于在老太太面前硬气了一回,“郅都是忠臣啊!”
窦太后彻底动了杀心!
“我那 大孙子就不是忠臣吗?”(临江王独非忠臣邪)
最后将郅都斩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