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?与其他421位皇帝不同,他是唯一一个被认为“受命于天”的统治者。

刘秀是中国汉代的一位重要皇帝,被称为“位面之子”的原因在于他与其他421位皇帝不同,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被认为“受命于天”的统治者。在历史上,刘秀通过他的谨慎和明达的治国策略,成功统一了分裂的汉朝,恢复了社会秩序,使国家重新获得了繁荣和稳定。他的统治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,也为后来的中国历史铺平了道路。

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。”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后,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,上面就刻了这八个字。

这一玉玺,也就成为了整部中国历史上唯一能称为“传国玉玺”的宝物。

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?与其他421位皇帝不同,他是唯一一个被认为“受命于天”的统治者。

自秦朝之后,传国玉玺就成为了王朝正统的象征。

东汉末年,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后,在传国玉玺上又刻了一行字:“大魏受汉传国玺”,以展现自己皇位的“正统”性。

而建立后赵的石勒,跟曹丕的想法差不多,也在传国玉玺上刻了一行字:“天命石氏。”

传国玉玺为胡人石勒所得,于是当时的东晋天子,被百姓讥讽为“白版皇帝”。

受命于天,是每一位封建帝王的梦想。但在中国古代长达2132年的时间里,出现了422位皇帝,却只有一个人,算是真正的“受命于天”。

这个人,就是被网友调侃为“位面之子”的东汉光武帝刘秀。

“位面之子”的对面,是历史上嫌疑最大的“穿越者”

刘秀的手里当然是有传国玉玺的。

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,从投降的秦三世子婴手里接过了这枚玉玺。而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,也是从流亡的建始帝刘盆子手里,接过了这个权力和地位的象征。

不过,我们说刘秀受命于天,受的可不是传国玉玺的命。

关于刘秀与王莽两人的争斗,网友将其戏称为“穿越者”大战“位面之子”。

说王莽是穿越者,是因为在王莽施政期间,颁布了很多超越时代的措施。比如将土地国有化,禁止私人买卖;又比如废除奴隶制,提出“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”;又比如盐、铁、酒等归为国家专有,不准私人买卖。种种政策,虽然脱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条件,但放到今天来看,却是超越时代的先进。

在民间传说里,王莽还专门“针对”名字叫刘秀的人。

传说王莽篡汉后得到一个预言,就是说日后一个叫刘秀的会代替他,于是,王莽下令让亲信在全国秘密搜捕叫刘秀的人。

西汉末年有个人叫刘歆,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沿用“周三径一”,将圆周率计算到3.15471的人。但是很不巧,公元前6年,不知道为什么,刘歆突然改名叫刘秀了。于是王莽就把他杀害了。

直到真正的刘秀跟随兄长起兵并取得了一定成就,王莽才恍然大悟:预言中的那个刘秀,在这里!

开国皇帝,中兴之主,他凭什么“受命于天”?

光武帝刘秀,堪称“大汉锦鲤”。

从小到大,这个人的运气,在整部中国历史上都是出奇的好。

刘秀尚且年少的时候,曾去长安求学,在街上看到执金吾走过,发出了“仕宦当作执金吾,娶妻当得阴丽华”的感慨,当时,阴丽华还是个刚10岁多一点的小女孩。

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,29岁那年,刘秀真的娶到了19岁的阴丽华。

而奠定刘秀“位面之子”地位的,则是昆阳之战中的“陨石召唤术”。

王莽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,实际也有四十多万人马。而刘秀所率领的绿林军,只有可怜的17000人。

但这场战争的结果,却是王莽军阵亡数十万,新朝的统治基础被彻底动摇。

刘秀是怎么做到的?

打不过,那就开挂呗。

《后汉书》中记载,正当数十万大军准备围城打援时,“夜有流星坠营中,昼有云如坏山,当营而陨,不及地尺而散,吏士皆厌伏。”

夜里有大陨石飞降新军大营,火光迸射、巨响惊天;白天又有巨大的怪云如山一般倾倒而来,别说没经历过科学教育的古人,就算放到现在,这样的异景,也能把不少人吓得不轻。

这时候刘秀亲自杀来,“光武奔之,斩首数十级”,昆阳守军也打开城门迎敌,内外夹击之下,四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!四下逃散的新军还发生了“踩踏事故”,史书记载,“走者相腾践,伏尸百余里。”

这还没完,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,屋瓦被大风刮走,大雨倾盆而下,河水暴涨,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,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。只有少量人踏着死尸渡河,才得以逃脱。

刘秀的“陨石召唤术”,就此一战成名。

故事的背后,是深刻的历史教训

当然,什么位面之子、穿越者之类的话,这些都是开玩笑说说的。刘秀的成功,其中有偶然,也有历史的必然。

比如王莽的四十万大军中,有相当一部人是被强征来的士兵,自然没有真正的军队那种拼死搏杀的精神。

又比如在亲哥哥被杀,面对更始帝刘玄猜忌的时候,刘秀懂得韬光养晦,主动表示兄长犯上,自己也有过错,从刘玄手里保全了性命。

历史上能够成功的人,没有哪个是真的靠运气的。
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评价刘秀:“自三代既亡,风化之美,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。”

《资治通鉴》是由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。编年体,顾名思义,就是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期间,这涵盖16朝,1362年的历史按照时间顺序编纂成集,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线尤为清晰。

而《资治通鉴》这个名字,是宋神宗认为此书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”,于是亲口命名的。

这部史书,原本就是编来给皇帝看的,目的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。只是我们后来也能够发现,即使是普通人,也能从史书中学到很多有用的道理。

就拿刘秀来说,如果在他的兄长被更始帝杀死时,他没有忍住内心的悲愤,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东汉了。

“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”有的时候,决定我们命运的,可能就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已。

万达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健林,在接受鲁豫采访时也说:“我学习历史,也喜欢历史。万达集团的创建和管理离不开古代智慧的影响。”

这一套书包含了《资治通鉴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史记》这三本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史书。其中《资治通鉴》是编年史,将历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,《史记》则是纪传体通史,专注写某个人物一生的经历,这两本书对照着看,会有更好的效果。

而《四库全书》是清代乾隆时期所编写的,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,它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、最全面的总结。如果说《史记》和《资治通鉴》更侧重于政治人物的描写,那么《四库全书》就是对于文化内容的总结。

当然,最重要的是,这三本书都是白话文版本的,并且有文言原文作为对照。在轻松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,我们也能切身领会到文言文的优美。

以史为鉴,不仅可以知兴替,更能够明得失。读史书,就是亲自与古人对话,并学到他们积攒几千年的人生智慧。

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购买: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