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与刘备、刘禅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?

诸葛亮与刘备、刘禅父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段传世佳话。作为蜀国的重要谋主,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,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。而在刘备去世后,他又尽心尽力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,并将自己的谋略传授给刘禅,确保蜀国的稳定和发展。这种师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,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钦佩的传奇故事。

刘备的前半生,虽然声望挺高,但是凄凄惶惶,东奔西走,始终寄人篱下,没有立足之地,直到遇上诸葛亮,才一步步实现“隆中对”的规划,控有荆州,夺取巴蜀,终于称霸一方。因此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,言必听、计必从(东征之役例外),简直把孔明军师当成老师一样看待。没了孔明,刘备就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,所以才会有“如鱼得水”的说法。诸葛亮与刘备、刘禅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?

那个神机妙算、鬼神莫测的孔明军师是小说中的角色,至于正史里诸葛亮在刘备担任“蜀汉集团董事长”期间,到底担当什么角色,古往今来有各种看法。

怀疑诸葛亮在刘备时期其实只是配角的人指出,刘备并不那么信任、重视诸葛亮,有以下几个证据:

第一,刘备西进益州,没把诸葛亮带去,这怎么能叫做军师呢?

第二,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,真正的军师是法正,诸葛亮又被留在成都担任行政工作;

第三,荆州是刘备赖以起家的根基,而这个地方,刘备交给关羽镇守,而不是诸葛亮;最后,刘备东征,也没带上诸葛亮,诸葛亮自己在事后感叹地说:“如果法正还在世就好了,他一定能让主上打消伐吴的念头;就算主上还是执意要去,有法正跟着,也不会遭此失败啊!”这不是在说自己在刘备心目中,还没有后来加入的法正重要吗?

《 三国演义》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,在白帝城病危,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,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,史称“白帝城托孤”。

按照刘备的遗嘱,即位的刘禅不论大小事,都要征求诸葛丞相的意见。刘禅有没有照办呢?有的。不但所有事情都交给诸葛丞相,并且还更进一步,在即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、益州牧,并且让诸葛亮组织自己的丞相府,独立办公。其中,“益州牧”这个职位本来是刘备自领的,虽然蜀汉自称是正统,但是天下九州,蜀汉的领土,实际只有益州,现在把这个职位也交给孔明,意味着蜀汉上下,从中央到地方,从行政、军事到外交,所有事务都交给他了。

在这种政治体制下,皇帝刘禅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?答案是类似现代内阁制国家的“虚位元首”——他代表国家,但是他什么权力也没有。在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里,裴松之引用《魏略》的记载,刘禅曾经说“政务是诸葛丞相负责,祭祀的事情交给朕”这句话,充分显示他在诸葛亮掌政期间,只是象征性君主的事实。

接下来我们要问一个《三国演义》里从来没有提到的问题。

当这种虚位元首,刘禅开心吗?虽然我们不知道刘禅讲上面那段“祭祀交给朕”的话,是什么口气,但是他的心情大概不会太好。为什么呢?

根据史书记载,从后主即位(蜀汉建兴元年,公元223年)到诸葛亮死(建兴十二年,公元234年)这十二年间,皇帝似乎从来没出过宫门一步。诸葛亮死后一年多,后主视察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,这件事,《三国志·后主传》还特别记录。这个时候,后主已经是三十一岁的成年人了。在这十二年中,诸葛相父似乎没有训练刘禅亲政的打算,而且上表言事,时不时要搬出刘备来教训一下他,刘禅心中有所怨愤,也是可想而知的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